心理學:什么是抑郁癥?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?
患者常檢查和治療不明原因的疼痛、疲勞、睡眠障礙、喉頭及胸部的緊迫感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、腸胃脹氣、心悸、氣短等病癥,但多數對癥治療無效。7.自我評價低。輕者有自卑感、無用感、有無價值感;重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,有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感,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自我懲罰的途徑。8.自殺觀念和行為,是抑郁癥最危險的行為?;加袊乐匾钟舭Y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。9.其它。老年抑郁癥患者還可能有激越、焦慮、性欲低下、記憶力減退等癥狀。抑郁癥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?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種癥狀,持續兩周以上,排除其它疾病后,便可斷定為抑郁癥。我們不妨用上述表現對照檢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,
抑郁癥如何防止復發
【審稿專家】擅長對強迫癥、抑郁癥、重度失眠、精神障礙康復等治療?!就粜l東教授與TIP療法】從人格出發根源上治愈強迫癥、抑郁、重度失眠、精神障礙康復等,住院2-4個月即可回歸正常生活,并且基本無任何藥物副作用與復發可能。
感覺自己得了抑郁癥?別忘記這5個方法,擺脫抑郁很簡單
那么抑郁患者該怎樣做才能更有希望的脫離抑郁“沼澤”?1、及時治療。早發現早治療,如果發現自己患有抑郁癥,不論現在手中的事情有多重要,都要明白一個道理,健康優于一切,只有健康的身心,才能有更好的成就。所以一發現抑郁癥苗頭,就要積極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,或者開始調節自己。2、多交朋友。與人溝通交流是很重要一點,與人交往,尤其和朋友面對面交往的作用超過一般人想象。研究證明:經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,其精神狀態要比孤僻獨處的人好的多,心情不好時,多和一些朋友,尤其是開朗的朋友,可以避免孤獨和離異感的產生。3、不要想太多。抑郁癥患者很容易陷入過度思慮的狀態,思考一些特別哲學的問題,尋求存在的意義等。
NO! 精神障礙不等于精神病
據該科室醫務人員介紹,這類患者大多是因為造成的,治療,一般會取得滿意療效。目前,科室除配備專業醫師外,患者只需根據系統提示進行答題即可。最終醫生會依據臨床癥狀及量表測評結果,對疾病做出初步診斷和嚴重程度評估,適時給予藥物治療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精神疾病癥狀,促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精神疾病,提高生活質量。
別把精神病患者留在身邊
醫院迫于輿論壓力“釋放”患者,卻變相剝奪了精神病人受治療的權利。得不到治療的精神病人,回到了孤立無援的家中,得不到照顧,活活餓死的,都不在少數。05不及時送醫,致貽終生之恨精神病院,是精神病人的樂土,而非煉獄。精神病人帶著安全限制工具,不是為了保護醫生,而是為了防止他們自我傷害。凌辱精神病人的情節只存在于影視作品中。永遠記??!如果家人得了較為嚴重把他們送去治療,并不是拋棄。輿論的譴責,家人的不理解,治療所帶來的生命危險相比,不算什么。
19歲多重人格女孩被疑演戲:你的無知,謀殺著每一個想活下去的人
在中國,得是一件沒有尊嚴的事情。所以我特別喜歡那個叫Jess的女孩。她說,你覺得羞恥,就繼續這樣覺得吧。她說,也許你也得了,這如此平常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。她分裂出毒舌Quinn的人格怒懟那些惡評的人:“你們的評論太白癡和愚蠢了!我只是誠實的記錄我們的過程?!彼f,“你應該走出專屬于你那個無知的世界,你應該接受在這個世界上會有人患的事實,他們不是瘋子.....你可以對它保持開放的態度,讓公眾能夠認識它?!?
一周全球“心”聞速覽 20170805期:愛吃甜食容易得心理疾??;體罰會對孩子的氣質產生負面影響
研究發現,隨著疾病嚴重程度增加,該種蛋白質會變得更長、更僵硬、更集聚。最新研究:甜食或會增加患的風險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2年間調查了8087名介于39歲到83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后發現,飲食中大量來自甜食或飲料的糖類可能會增加常見(比如焦慮癥和抑郁癥)的患病風險,體罰可能對孩子的氣質和行為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過去的研究表明,打屁股等體罰對兒童身心發展有負面影響。最近,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,嬰幼兒期的身體傷害有可能對12歲甚至更大孩子的氣質和行為都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。
親,把自己的想象強加于他人,是初期妄想到精神分裂癥一步之遙!
就像內科醫生不能治療骨科疾病一樣。血肉之軀,吃五谷雜糧,有喜怒哀樂,
得了抑郁癥,為什么會想自殺?
我認識一位患者,僅僅是疾病早期,就萌生嚴重的不祥念頭。她告訴我,在家里,看到兒子穿著新衣服活蹦亂跳,心里就非常酸楚:“媽媽明年這個時候就看不到你這樣快樂了?!鄙鲜鲆钟舭Y患者的軀體疼痛、快感缺失、悲觀絕望,還不是最可怕的。最可怕的,患者會變得麻木、呆滯。抑郁癥的一個基本的表現,喜怒哀樂、愛恨情仇,都與他無關。親人朋友近在咫尺,他卻遠在天涯。他不但喪失了快樂、希望,最后還喪失了愛的能力、審美的能力。這個時候,人就成了一具軀殼,成了行尸走肉。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影,《畫皮2》。這部電影我并不喜歡,我覺得它有些矯揉造作。但是,電影有一個情節震撼了我。電影中,雀兒對小唯抱怨說,“做人有什么好?還不如做妖快樂!”小唯突然發怒,一連串地質問:“你懂什么?你有過人的體溫嗎?